试论新形势下我国会计人才市场的构建
关键词:会计人才市场 次精英会计人才 会计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势激烈,"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已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这必然对会计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对我国会计人才市场无疑也是巨大的冲击。会计人才市场作为会计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会对会计市场的运行和监管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只有通过各种方法构建一个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人才市场,才能够有效减少现阶段会计市场的高风险。
一、我国会计人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人才的流动性差
会计人才在各类人才流动中是最差的,这是由于会计人才市场尚未成熟,缺乏会计人员交流信息。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控制和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的依赖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状况的反映,是会计人才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表现。我国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数量超出了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用人单位在市场上占有支配权。作为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地位的会计岗位来说,供求矛盾尤其突出。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量的会计人员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以加强与岗位用人权拥有者的关系。一般地,越是岗位技能差者对岗位用人权拥有者依赖性越强。会计人员不能合理流动将直接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从深层次来看,它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
(二)会计人才市场行为不规范
我国人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哄而上。会计人才市场也不例外。我国各类人才市场多达几千个,真正具备中介服务能力、能够提供比较完备信息的不多。二是乱收费,有些地方只顾赚钱,欺骗行为严重。三是行为不规范。许多人才市场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人才交流程序,供需双方不能直接见面。四是立法、管理差。对人才市场既没有专门的对口管理部门,也没有针对性的立法与制度规定,各地做法不一,相当混乱。
(三)作为会计人才市场供求主体的高校会计教育具有滞后性
当前会计教育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与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竞争已打破国界,在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会计事务的国际合作将日益频繁,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各国对于优秀人才的竞争将愈演愈烈。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只把培养人才的立足点局限在国内的企业上,忽略了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这必然造成了会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陈旧、更新缓慢,不能有效地满足会计实践的需要。会计学科的发展从分化到综合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学科体系,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各高校纷纷提出各具特色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但在会计主干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一致。
3.教师教学手段落后和教学模式单一。
(四)在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中,忽略了与次精英会计人才的衔接。经济越发展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越大,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大力开展了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首先,由全国21所具有会计博士资格院校承担的旨在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会计硕士(MPAcc)学位已经正式招生了,它是我国高级会计人才教育的新开端。这些举措无疑会为我国的会计人才市场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但是,能够参加培训的人员为数不多,仅单纯的依靠这些会计领军人物来推动会计队伍整体的发展会有些力不从心,这就要求会计教育部门在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中,注意与目前我国会计教育系统衔接,划分会计教育层次,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人才系统。
二、新形势下构建合理的会计人才市场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促进会计人才的流动
会计人才流动是会计人员的法宝,是淘汰素质差的会计人员的优化剂,是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与素质的发动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监督有效性,必须清除会计人才流动的各种障碍,利用各种手段促进会计人才流动。
1.破除会计人才流动的行业壁垒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开放会计职业岗位,在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会计存量和增量岗位中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正常的淘汰机制的择优机制,除了能直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外,对增加会计职业机会,缓解会计人员供求失衡状态,降低会计人才流动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2.深化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会计人才管理的社会化程度, 克服人才流动中的福利、身份障碍。传统体制下的住房、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及户籍、编制等严重妨碍了会计人才的流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才流动的一般成本和机会成本。实现职工报酬货币化、住房商品化、保险社会化,采用会计人员流动编制方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把会计人员从身份、地位、户籍等中解放出来,必将提高人才流动意识,促进会计人才流动。
3.加强依法建账和发放会计资格证管理。一方面督促应建立会计账簿而未建立账簿的企业设立会计账簿,这样既可以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又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另一方面堵塞发证漏洞,严把会计资格发证关,提高会计从业资格标准,严格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制度,引进和完善会计淘汰机制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直接要求,同时还将产生挤出效应--挤出素质差的会计人员对会计岗位的需求。这样,会计人才供求失衡状况势必得到缓解,从而促进人才流动。
(二)利用各种手段加强会计人才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1.建立会计人才分类数据库。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会计人才专业市场,建立会计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现代技术的功能,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信息不充分、可供选择的机会少是导致会计人才流动难、流动风险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的人才供求信息网络的情况是这样的:供给方的资料在网络上大量的堆积,需求方不能在众多的人才信息中迅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那么势必会造成供需双方时间的浪费,双方的信息不能完全的沟通。因此,可以把建立会计人才分类数据库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所谓会计人才分类数据库是指将原有的供给方信息根据一定标准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子数据库,如总会计师数据库、财务经理数据库、主管会计数据库和一般会计人员数据库。供给方在输入自己的求职信息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进入相应的平台,需求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的找到相关人才。建立会计人才分类档案和供求信息网络,使会计人才的供需双方能迅速了解选择对象的情况,利于分析比较,并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
2.制定统一的人才交流法规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会计市场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而市场经济的实质又是一种法制经济,因而会计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同样需要有全方位的市场规则来保证,否则,将会导致会计活动的混乱。国家应当制定有关会计人才流动的专项法规,以法律法规来限定只有合格的会计人才才能入市交易,所有用人单位也只能从会计人才中心招聘会计人才,以便使会计人才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实现会计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会计人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扫平障碍。
(三)对会计教育进行结构性的规模调整
为了对会计教育进行结构性的调整,首先要确定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必须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使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订立教育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但是从其他专业教育的改革中不难看出,如今的教育应重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新的世纪会计人员应具有知识包括:一般基础知识、会计专业知识、资本市场知识、组织和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应具有的能力是,账务处理能力、预测和决策的能力、财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和沟通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教育的各个要素进行改革。
1.明确会计教育各层次的培养目标。我国目前会计教育系统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及上四个层次。专科教育的目标较为明确,即以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为主;本科教育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其发展前途是会计财务主管和注册会计师,还为专科学校培养会计教师;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会计人才为主,即培养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现在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05年首届招生的会计专业硕士(MPAcc),另一个是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前者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即培养大量应用型高级人才,未来的发展目标在理财专家、财务经理以及CFO范畴,而后者由于会计硕士的加入,目标反而不明确了,因为在以前的划分中,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是以应用型和学术型的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这必然造成了同会计硕士在培养目标上的一些冲突,对于一些学生在选择时偏离了自己的方向。因此,在会计教育中,一定要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划清各层次的界限,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人才系统。
2.合作办学,大力培养国际化的会计人才。未来的会计人员要求职业判断能力强,善于运筹帷幄。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人才知识面广、决策果断。在会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资源,在二者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与其他专业学科及院校的合作办学,打开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新局面。
3.调整会计专业设置,严把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改革会计专业设置,克服会计专业设置面窄的现状,为适应素质教育,会计教育要实现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的转变。仅仅通晓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与市场营销、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管理、法律、税收及国际经济多种学科和多种行业交织并融为一体。在这种条件下会计教育仅突出会计专业学科教育,而忽视基础学科和其它相关联学科教育的教育模式或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会计教育要提高教育的层次,要实现与基础教育在更高层次上的新的结合,要将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为通才基础上的专才教育。同时,作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级教育部门,应根据会计市场需求严格实施会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通过设置一系列软硬条件指标对会计教育院校进行评估,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院校坚决实施惩罚,对符合条件的院校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扶持发展。
4.改革会计教材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会计教育与会计人才市场接轨的问题。集合全国会计界的精英,编写一套高水平的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有的院校师资的水平不高,现在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齐的缘故;教材注重与实践相结合,考虑增加我国或国际上一些企业的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决策的能力;并且注重对教材的更新,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是滞后于会计的相关法律条文的。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模拟等方式,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使用身边的例子,这样学生会体会更深。继续发展会计模拟实验,会计模拟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会计模拟实验是将会计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的抽象理论形象化,是掌握和巩固所学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会计技能,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杨靖,段洪波.入世后我国会计人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4(9).
[2] 康海萍,陈光梅.促进会计人才流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6).
[3] 陈青.会计人才的供求现状及会计教育改革[J].特区经济,2005(2).
[4] 晋波.会计人才与会计教育[J].会计之友,2004(12).
作者:张楠
内容提要:我国加入WTO后,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等正影响着会计这一传统职业,并对我国会计人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人才市场。
作者简介:张楠,女,1983年6月出生,现就读于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为会计学,导师为河南大学会计研究所所长刘建中教授。
所在城市:河南开封
邮编:475000
电话:13569***703
电子信箱:zhlove2001@163.com
(感谢作者向江苏财经信息网投稿,其他媒体如要引用转载必须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否则责任自负。本站采用的稿件仅出于信息交流的目的,不代表网站的观点,欢迎赐稿,欢迎批评指正。投稿信箱:tougao@jscj.net)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势激烈,"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已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这必然对会计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对我国会计人才市场无疑也是巨大的冲击。会计人才市场作为会计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会对会计市场的运行和监管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只有通过各种方法构建一个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人才市场,才能够有效减少现阶段会计市场的高风险。
一、我国会计人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人才的流动性差
会计人才在各类人才流动中是最差的,这是由于会计人才市场尚未成熟,缺乏会计人员交流信息。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控制和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的依赖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状况的反映,是会计人才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表现。我国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市场。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加的劳动力数量超出了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用人单位在市场上占有支配权。作为具有一定社会、经济地位的会计岗位来说,供求矛盾尤其突出。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量的会计人员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以加强与岗位用人权拥有者的关系。一般地,越是岗位技能差者对岗位用人权拥有者依赖性越强。会计人员不能合理流动将直接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从深层次来看,它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原因。
(二)会计人才市场行为不规范
我国人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哄而上。会计人才市场也不例外。我国各类人才市场多达几千个,真正具备中介服务能力、能够提供比较完备信息的不多。二是乱收费,有些地方只顾赚钱,欺骗行为严重。三是行为不规范。许多人才市场没有形成一整套系统的人才交流程序,供需双方不能直接见面。四是立法、管理差。对人才市场既没有专门的对口管理部门,也没有针对性的立法与制度规定,各地做法不一,相当混乱。
(三)作为会计人才市场供求主体的高校会计教育具有滞后性
当前会计教育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与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竞争已打破国界,在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会计事务的国际合作将日益频繁,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世界各国对于优秀人才的竞争将愈演愈烈。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只把培养人才的立足点局限在国内的企业上,忽略了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这必然造成了会计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陈旧、更新缓慢,不能有效地满足会计实践的需要。会计学科的发展从分化到综合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学科体系,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各高校纷纷提出各具特色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但在会计主干课程的设置上基本一致。
3.教师教学手段落后和教学模式单一。
(四)在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中,忽略了与次精英会计人才的衔接。经济越发展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越大,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我国大力开展了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首先,由全国21所具有会计博士资格院校承担的旨在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会计硕士(MPAcc)学位已经正式招生了,它是我国高级会计人才教育的新开端。这些举措无疑会为我国的会计人才市场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但是,能够参加培训的人员为数不多,仅单纯的依靠这些会计领军人物来推动会计队伍整体的发展会有些力不从心,这就要求会计教育部门在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中,注意与目前我国会计教育系统衔接,划分会计教育层次,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人才系统。
二、新形势下构建合理的会计人才市场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促进会计人才的流动
会计人才流动是会计人员的法宝,是淘汰素质差的会计人员的优化剂,是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与素质的发动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监督有效性,必须清除会计人才流动的各种障碍,利用各种手段促进会计人才流动。
1.破除会计人才流动的行业壁垒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开放会计职业岗位,在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会计存量和增量岗位中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正常的淘汰机制的择优机制,除了能直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外,对增加会计职业机会,缓解会计人员供求失衡状态,降低会计人才流动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2.深化劳动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会计人才管理的社会化程度, 克服人才流动中的福利、身份障碍。传统体制下的住房、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及户籍、编制等严重妨碍了会计人才的流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人才流动的一般成本和机会成本。实现职工报酬货币化、住房商品化、保险社会化,采用会计人员流动编制方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把会计人员从身份、地位、户籍等中解放出来,必将提高人才流动意识,促进会计人才流动。
3.加强依法建账和发放会计资格证管理。一方面督促应建立会计账簿而未建立账簿的企业设立会计账簿,这样既可以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又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另一方面堵塞发证漏洞,严把会计资格发证关,提高会计从业资格标准,严格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制度,引进和完善会计淘汰机制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直接要求,同时还将产生挤出效应--挤出素质差的会计人员对会计岗位的需求。这样,会计人才供求失衡状况势必得到缓解,从而促进人才流动。
(二)利用各种手段加强会计人才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1.建立会计人才分类数据库。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会计人才专业市场,建立会计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现代技术的功能,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信息不充分、可供选择的机会少是导致会计人才流动难、流动风险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的人才供求信息网络的情况是这样的:供给方的资料在网络上大量的堆积,需求方不能在众多的人才信息中迅速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人才,那么势必会造成供需双方时间的浪费,双方的信息不能完全的沟通。因此,可以把建立会计人才分类数据库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所谓会计人才分类数据库是指将原有的供给方信息根据一定标准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子数据库,如总会计师数据库、财务经理数据库、主管会计数据库和一般会计人员数据库。供给方在输入自己的求职信息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进入相应的平台,需求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的找到相关人才。建立会计人才分类档案和供求信息网络,使会计人才的供需双方能迅速了解选择对象的情况,利于分析比较,并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
2.制定统一的人才交流法规并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会计市场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而市场经济的实质又是一种法制经济,因而会计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同样需要有全方位的市场规则来保证,否则,将会导致会计活动的混乱。国家应当制定有关会计人才流动的专项法规,以法律法规来限定只有合格的会计人才才能入市交易,所有用人单位也只能从会计人才中心招聘会计人才,以便使会计人才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实现会计人才的合理流动,为会计人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扫平障碍。
(三)对会计教育进行结构性的规模调整
为了对会计教育进行结构性的调整,首先要确定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必须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使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能够根据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订立教育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但是从其他专业教育的改革中不难看出,如今的教育应重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新的世纪会计人员应具有知识包括:一般基础知识、会计专业知识、资本市场知识、组织和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应具有的能力是,账务处理能力、预测和决策的能力、财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和沟通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教育的各个要素进行改革。
1.明确会计教育各层次的培养目标。我国目前会计教育系统分为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及上四个层次。专科教育的目标较为明确,即以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为主;本科教育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其发展前途是会计财务主管和注册会计师,还为专科学校培养会计教师;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会计人才为主,即培养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现在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05年首届招生的会计专业硕士(MPAcc),另一个是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前者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即培养大量应用型高级人才,未来的发展目标在理财专家、财务经理以及CFO范畴,而后者由于会计硕士的加入,目标反而不明确了,因为在以前的划分中,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是以应用型和学术型的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这必然造成了同会计硕士在培养目标上的一些冲突,对于一些学生在选择时偏离了自己的方向。因此,在会计教育中,一定要明确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划清各层次的界限,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人才系统。
2.合作办学,大力培养国际化的会计人才。未来的会计人员要求职业判断能力强,善于运筹帷幄。这就要求我们的会计人才知识面广、决策果断。在会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资源,在二者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与其他专业学科及院校的合作办学,打开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新局面。
3.调整会计专业设置,严把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改革会计专业设置,克服会计专业设置面窄的现状,为适应素质教育,会计教育要实现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的转变。仅仅通晓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与市场营销、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管理、法律、税收及国际经济多种学科和多种行业交织并融为一体。在这种条件下会计教育仅突出会计专业学科教育,而忽视基础学科和其它相关联学科教育的教育模式或方式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会计教育要提高教育的层次,要实现与基础教育在更高层次上的新的结合,要将会计教育目标定位为通才基础上的专才教育。同时,作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级教育部门,应根据会计市场需求严格实施会计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通过设置一系列软硬条件指标对会计教育院校进行评估,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院校坚决实施惩罚,对符合条件的院校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大力扶持发展。
4.改革会计教材体系。从源头上解决会计教育与会计人才市场接轨的问题。集合全国会计界的精英,编写一套高水平的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有的院校师资的水平不高,现在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齐的缘故;教材注重与实践相结合,考虑增加我国或国际上一些企业的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决策的能力;并且注重对教材的更新,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是滞后于会计的相关法律条文的。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模拟等方式,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使用身边的例子,这样学生会体会更深。继续发展会计模拟实验,会计模拟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会计模拟实验是将会计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的抽象理论形象化,是掌握和巩固所学会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会计技能,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杨靖,段洪波.入世后我国会计人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4(9).
[2] 康海萍,陈光梅.促进会计人才流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1(6).
[3] 陈青.会计人才的供求现状及会计教育改革[J].特区经济,2005(2).
[4] 晋波.会计人才与会计教育[J].会计之友,2004(12).
作者:张楠
内容提要:我国加入WTO后,经济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等正影响着会计这一传统职业,并对我国会计人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目前我国会计人才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人才市场。
作者简介:张楠,女,1983年6月出生,现就读于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为会计学,导师为河南大学会计研究所所长刘建中教授。
所在城市:河南开封
邮编:475000
电话:13569***703
电子信箱:zhlove2001@163.com
(感谢作者向江苏财经信息网投稿,其他媒体如要引用转载必须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否则责任自负。本站采用的稿件仅出于信息交流的目的,不代表网站的观点,欢迎赐稿,欢迎批评指正。投稿信箱:tougao@jscj.net)
(wlj)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